11月4日早晨,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新闻学10级的全体学生,都在紧张而兴奋的准备着《纪录片赏析》课程的结课考试。这种以逐人口试的方式对单门课程进行期末成绩评定,在学院乃至我校还是第一次。
《纪录片赏析》是新闻学四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,总共只有18个课时,而且学生又面临着写毕业论文和就业等压力,所以,以往这门课的考试都是以写一篇观后感的方式进行的。但今年新闻学10级的《纪录片赏析》这门课是由李培元老师讲授。这位以认真负责、锐意改革的教学名师,他决心要把“小课”当做“大课”讲,找资料、选作品、写教案忙乎了一个暑假。
李老师的想法得到校、院领导的支持。他曾讲授过10级《新闻采访学》,学生都比较熟悉。在18个课时里,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关于纪录片的基本理论知识,还结合授课内容观摩了《北方的纳努克》《沙与海》《龙脊》《当兵当到天边边》等8部纪录片,进行了一次课堂练习。李老师为这门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“先讲后看”“边看边练”。因此,同学们每看过一部作品,就要结合老师讲授的理论,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,做一次课外书面作业。李老师为了加深大家对纪录片的理解,要求每个人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后,还要分小组进行讨论,大家集思广益、互相交流,由小组的“首席”写出本小组的“小组讨论情况摘要”。在下周上课时,还要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每个组由一名同学,用不超过四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,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对这部作品的赏析心得与大家共享。最后,由老师点评、打分。这种每次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六次课堂交流发言,全部都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下来。
《纪录片赏析》这门课两个月的学习结束了。两个班57位同学,每个人都做了6次书面作业,得到了一次大会发言的锻炼机会。大家共同的感觉是,《纪录片赏析》这门课紧张有序,学的扎实,心里踏实。但这在全校唯一实行“倒三七”的李培元老师这里,只是完成了平时成绩考查的70%那部分,大家还要迎接结课的期末考试。
李老师上课时就向同学们说过,他想通过《纪录片赏析》这门课探索一种对单门课程进行口试的方式,以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笔试方式的局限。因为上李老师的课平时抓得紧,学得比较扎实,所以,大家对这种从未经历的口试方式,虽然感到既新鲜又期待,但心里并不怎么紧张。
11月4日那天,因为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周密,整个考试过程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得十分顺利,两个班分别在12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次考试。参加口试的同学,先按随机划分的小组听题回答了,以考察专业素质为目的五个不同的具体问题(占总分的10%)。然后,大家再按抽签排定的顺序,依次抽取自己的口试题目,每人一题,经过5分钟的准备后,上台面对老师和旁听的同学陈述自己的答案,每人限时两分钟,有的同学还回答了老师的追问。
这次期末考试实现了预期的目的,同学们感到新鲜、真实、公平、合理。考试总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占89%,两个班有四位同学口试成绩不及格,按照规则,其中三位同学取得加试资格后及格,但他们的得分最高不能超过65分,另一位同学由于平时成绩未达到75分,不能加试,因而他这门课的期末考试成绩被判定为“不及格”。
这次口试,不仅比较真实的检验了老师的教学效果,为丰富课程的考试方式迈出了新的一步,而且也为同学们这些即将面临毕业论文答辩和求职面试的新闻学子,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。